Sunday 23 September 2012

全国最大太阳能综合应用科技工业园在山东力诺集团落成

目前,在全国太阳能光伏、光热应用领域,园区面积最大,产品应用最广,实用品类最全,集产学研一体化的太阳能综合应用科技工业园9月13日在山东力诺集团落成。同时,由力诺电力集团发起的“万间屋顶阳光计划”正式启动。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赵金星、济南市市委常委、副市长苏树伟、力诺集团董事长总裁高元坤等出席活动并发表讲话。

  “十二五”时期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流方向,大力发展太阳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必然趋势。近期,国务院密集出台了太阳能产业的相关政策,从 《能源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到《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从“金太阳”、BIPV到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太阳能应用的支持力度,鼓励自给自足式太阳能应用系统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突出抓好国内太阳能发电规模化应用, 为太阳能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应用开发模式将是企业下一步工作重点。“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说。

  力诺太阳能综合应用科技工业园正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产业化示范工程,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的一项重要举措。 力诺集团用沉淀了国际领先的技术,积累了丰富完善的数据,形成了多元化的应用领域,建立了系统化的产业推广模式,光电应用技术、产品及系统的研发,包括光 电工程系统,城市公用光电系统、社区综合应用光电系统、农村公用光电系统、农村生态光电系统等应用技术得以推广。力诺已经从单一电池片生产到组件安装,发 展到多类型产品综合应用的阶段。

  据了解,力诺科技工业园位于济南市东部城区,地处中国最早形成的太阳能产业聚集区,周围太阳能及相关配套企业约120家,依托省城城市群经济圈中心位置的区域优势,形成了强大的太阳能产业基地和完善的产业链,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力诺科技园区的光伏、光热应用技术,已走在国内科技园区建设的前沿,是国内太阳能综合利用规模最大、应用最广、品类最全、技术最先进的科技工业园,已 建成太阳能光伏、光热、电力工程三大生产制造中心:年产800万平米太阳能光热产品制造中心,年产700兆瓦太阳能光伏生产制造中心,年产100兆瓦单体 电站设计和建设安装能力的太阳能电力工程中心。

  在光伏产品应用方面:力诺科技园内光电应用令人目不暇接,10MW地面电站、1.6MW屋顶电站、以及各类造型的太阳能跟踪电站、太阳能路灯、交通信 号灯、太阳能智能车站、太阳能停车场等,几乎囊括了行业内所有太阳能光伏应用类产品,每种应用都令人惊奇和赞叹。。。。。。

  亚洲最大的地标光伏电站建筑——力诺之翼,该建筑总长度为120米,高20米,采用龙门式钢结构造型,该结构简洁、大方、气势宏伟,属于世界绝无仅有 的景观式光伏电站。整个景观电站安装240KWp光伏组件,年可发电量为26.28万度电,每年可节省标准煤105.1吨,减排灰渣73.58吨,减排二 氧化碳约197.1吨,减排二氧化硫约7.9吨,减少粉尘排放13.14吨。

  10MW地面并网电站巍巍壮观,整个10MW系统所需190W单晶组件27460块,230W多晶组件22200块,实际功率为10.3234MW, 力诺科技园区10MWp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将系统分为10个1MWp的光伏并网发电单元,分别经过 0.27kV/10kV变压配电装置并入电网。电站建成达产后每年可发电1278万kWh,按照该电站20年运营期计算,累计发电2.56亿kWh,相当 于20年可节省煤炭约10.24万吨,减排灰渣约6.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9.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0.68万吨,减排可吸入颗粒物约1100吨。

  太阳能交通照明系统是科技园的一大亮点。该产品具有环保节能,安装快捷,便于移动,无安全隐患等优点。园区现有太阳能路灯906盏,太阳能交通信号灯 292盏,太阳能公交候车亭34处,年发电量26.7万度,每年节省标煤106.9吨,减排二氧化碳200.5吨,这是在社会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太阳能光伏 产品。

  太阳能轿车停车场壮观实用,该停车场是力诺科技园内的光伏与建筑一体的实用性建筑物,具有发电、充电和并网三体合一特点。该停车场长84米,宽62 米,建筑面积约为5208平方米,可以容纳150辆电动汽车,具有为电动汽车充电功能。屋顶面积为3810平方米,光伏组件总容量为500KWp,年发电 量为63.8万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55.2吨,减排灰渣约178.64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78.5吨,减排二氧化硫约19.14吨,减少粉尘排放 31.9吨。

http://www.pvnews.cn/chanyeyaowen/2012-09-23/51735.html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