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4 May 2015

产业基金破题能矿“走出去”困境

“我国海外能源矿产投资正在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亟需一些能矿产业基金支持企业‘走出去’。”在日前举行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基金”和“中国国际能源矿业基金”启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表示。

  海外投资主体日渐多元化

  据王军介绍,随着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我国能矿企业掀起了新一轮海外投资高潮,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数据显示,2013 年能源央企海外并购金额达到116.6亿美元,而中国所有企业海外并购的总金额为515亿美元,能源海外并购占比达22%。2013年中国海外矿业投资额 达到248亿美元,同比增长83%。截至2013年底,中国企业在海外矿业投资总额达到1061亿美元,占我国海外投资总额存量16%。能矿海外投资几乎 占了我国海外总投资的半壁江山。
  另外,在海外进行能矿投资的主体也日渐多元化,除了传统央企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新兴的投资主体,如财富基金、各个地方的地勘单位、民营企业,其投资份额也在不断增加。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能矿成为“一带一路”最鲜明的标签。在此之前,无论是石油开采与加工企业、电网企业、发电企业都已具备 “走出去”的经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央企长期主导海外能矿投资,与央企相比,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其他投资主体的海外投资 道路并不顺利。比如在油气的进出口经营资格和国内勘探开发权以及相关项目的审批和融资上,民营企业依然没有享有和三桶油同等的待遇。
  “因此,应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及其他投资主体海外投资并购的积极性,以更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克服这些投资主体普遍存在的能力不足等问题。”一位与会专家表示。
  “从企业角度讲,为了抢占海外市场,彼此之间各自为战、互相竞争的现象普遍存在。能矿投资成本比较高,资本密集,风险比较大,像地方地勘单位、民营企业缺少大规模的融资支持,彼此之间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建立,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合力。”王军进一步指出。

  产业基金支持能源企业“走出去”

  王军认为,以成立产业基金的方式支持企业“走出去”,不仅响应了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加大金融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还能将各类资本整合起来,形 成一个联合舰队。产业基金将壮大企业的资本实力,整体增强企业抵御海外投资遇到的各种风险,同时也能有效破解海外能源矿业投资的困境。
  “产业基金可以把多种投资主体整合起来,主体和渠道的多元化,将有效回避一些经济、非经济因素的干扰,同时为战略投资者后期的投资做好完善储备。” 浩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裁邢建岐表示。
  同时,产业基金可以有效完善海外能源矿业投资链条。能源矿业项目开发主要有种子期、孵化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基金公司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时期设立不同的资金,支持不同阶段的企业,引导风险资本、财务资本、战略资本分阶段进入,有效控制能源矿业投资不同领域的投资风险。
  “除此之外,我国3万亿元的外汇储备在未来也面临着保值、增值的压力,利用庞大的外汇储备支持企业‘走出去’,获取能源矿业资源,既是能源资源 丰富国家接受投资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我国藏汇于民、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渠道,同时也是我国整个社会资本开辟海外投资渠道的非常好的平台。” 王军说。
  最后王军表示,“这种情况下能矿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能够为国内非常充裕的民间资本开辟海外投资渠道,分享全球能矿资源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丰厚回报,显示出能矿投资基金的成立、设立、发展的空间和必要性。”

http://www.cnenergy.org/dujia/201505/t20150519_40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