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舟山民营企业首获原油仓储牌照。据商务部网站披露,浙江天禄能源有限公司获得了108万立方米原油仓储资质,而中际化工也拿下了110万立方米原油仓储资质,成为当期仅有的两家获得原油仓储资质的民营企业。
浙江天禄能源有限公司和舟山中际化工有限公司是天禄投资集团下属的子公司,两家公司联合在定海区岑港镇马鞍山外滩涂地投资建设416.4万立方米油品储运项目。
今年7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逐步扩大服务进口,本着有利于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 能的原则,赋予符合质量、环保、安全及能耗等标准的原油加工企业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抓紧建立原油经营企业商业储备制度,增加国家调控能力。
有观点认为,这表明政府对原油进口这两大环节逐渐有放开的迹象。放开原油进口,一方面能完善我国原油进口渠道,另一方面也在为原油期货上市创造条件。但是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和分析师在赞成的同时也有不少疑虑。
牌照=进口权放开?
市场化是我国油品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是与放开原油进口权还相差甚多。仓储牌照的获得只是第一步。
到目前为止,我国原油进口仍然实行配额制。近期,有消息称,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向国企石油巨头之外的更多炼油厂开放原油进口市场,2014年将至少新增1000万吨配额。
“原油仓储牌照的颁发并不意味着中国现在原油进口权的破冰和放开。其实原油仓储牌照早前就颁发过,此次民企首获原油仓储牌照是一个较为积极的信 号,为我国尽早开放原油进口权提供了依据和希望”,安迅思原油分析师李莉对本报记者表示。同时她还强调,国家对原油进口权的放开还是非常谨慎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毅军也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原油进口权的放开是受制度约束的,但是在原油价格市场化的改革中,对民企颁 发原油仓储牌照是一个前期有力的信号和好的突破口,但并不能等同于即刻放开原油进口权的前奏。整个原油产业链的形成需要各环节的匹配和制度的利好,对于原 油市场大幅度的放开虽还需时日但要保持乐观态度。
“此次民企获得的仓储牌照的意义在于有更多的非国营企业能够参与到国内原油市场”,刘毅军补充道。
卓创资讯原油编辑高健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三大油的炼油能力也出现了过剩,国内经济不景气也抑制了需求,正是开放进口资质和增加配额的好机会。资质开放和配额增加,配套的措施也必然一起调整。
开放有据可循但难度大
安迅思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张叶青表示,在与内地一家具有原油进口贸易资质企业的高管沟通时得知,有关原油进口权进一步开放的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审批中,最快明年就可能出台。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我国国内成品油的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都已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形成了“三桶油”与众多民企同分一杯羹的局面,但在最关键的油源争夺方面,民企依然势单力薄。
如今供需形势已经基本稳定,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挂钩,消费量的增长也提高了国内企业的议价能力,应该落实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能源行业的政策,清除无益的障碍。
“放开原油进口权面临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压力。首先,三大集团实力雄厚,牢牢控制着国内石油市场,已经形成稳固的利益链。成品油生产、销售的放 开已令三大油企蒙受损失,若原油进口权全面放开,三大集团的利益或将受到更大冲击,民企与国企之间的利益博弈将成为最大的障碍”,高健说道。
此外他还表示,若原油进口全面放开,国内油企对外采购势必会造成多头竞争的混乱局面,议价能力薄弱。而中国又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其石油需 求的稳步增长将成为未来石油市场中心,也将是国际石油公司的众矢之的。在话语权缺失的情况下,中国溢价或将长期存在,甚至有可能进一步拉大。由此一来,国 内松散的油企进口原油或将承担更大的成本。
“按制度规定,有资质的民企进口原油至国内需供应中石油中石化的炼厂加工用,即便自己想进行炼制,仍需两大集团的排产证。因此,在相应的配套措施尚未完善之下,中国原油进口权不宜盲目放开,需循序渐进,步步为营”,高健向记者阐述了他的观点。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需求增长迅猛,且经济实力雄厚。若完全放开国内油品市场,势必会吸引全球石油公司的关注,海外油企定将纷至沓 来。而且,国际石油公司拥有极强的资金及技术实力,而且均是利益趋向型,国际石油公司的涌入虽不至于完全控制国内油品市场,但定将会对市场拥有较强影响 力,国际石油公司组成财团来垄断国内油市也绝非耸人听闻。“在国内石油市场逐步放开的过程中,也必须完善和明确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国内油市的健康运 行”,高健说道。
http://www.cnenergy.org/yq/sy/201308/t20130830_242566.html
浙江天禄能源有限公司和舟山中际化工有限公司是天禄投资集团下属的子公司,两家公司联合在定海区岑港镇马鞍山外滩涂地投资建设416.4万立方米油品储运项目。
今年7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逐步扩大服务进口,本着有利于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 能的原则,赋予符合质量、环保、安全及能耗等标准的原油加工企业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抓紧建立原油经营企业商业储备制度,增加国家调控能力。
有观点认为,这表明政府对原油进口这两大环节逐渐有放开的迹象。放开原油进口,一方面能完善我国原油进口渠道,另一方面也在为原油期货上市创造条件。但是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和分析师在赞成的同时也有不少疑虑。
牌照=进口权放开?
市场化是我国油品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是与放开原油进口权还相差甚多。仓储牌照的获得只是第一步。
到目前为止,我国原油进口仍然实行配额制。近期,有消息称,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向国企石油巨头之外的更多炼油厂开放原油进口市场,2014年将至少新增1000万吨配额。
“原油仓储牌照的颁发并不意味着中国现在原油进口权的破冰和放开。其实原油仓储牌照早前就颁发过,此次民企首获原油仓储牌照是一个较为积极的信 号,为我国尽早开放原油进口权提供了依据和希望”,安迅思原油分析师李莉对本报记者表示。同时她还强调,国家对原油进口权的放开还是非常谨慎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毅军也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原油进口权的放开是受制度约束的,但是在原油价格市场化的改革中,对民企颁 发原油仓储牌照是一个前期有力的信号和好的突破口,但并不能等同于即刻放开原油进口权的前奏。整个原油产业链的形成需要各环节的匹配和制度的利好,对于原 油市场大幅度的放开虽还需时日但要保持乐观态度。
“此次民企获得的仓储牌照的意义在于有更多的非国营企业能够参与到国内原油市场”,刘毅军补充道。
卓创资讯原油编辑高健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三大油的炼油能力也出现了过剩,国内经济不景气也抑制了需求,正是开放进口资质和增加配额的好机会。资质开放和配额增加,配套的措施也必然一起调整。
开放有据可循但难度大
安迅思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张叶青表示,在与内地一家具有原油进口贸易资质企业的高管沟通时得知,有关原油进口权进一步开放的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审批中,最快明年就可能出台。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我国国内成品油的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都已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形成了“三桶油”与众多民企同分一杯羹的局面,但在最关键的油源争夺方面,民企依然势单力薄。
如今供需形势已经基本稳定,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挂钩,消费量的增长也提高了国内企业的议价能力,应该落实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能源行业的政策,清除无益的障碍。
“放开原油进口权面临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压力。首先,三大集团实力雄厚,牢牢控制着国内石油市场,已经形成稳固的利益链。成品油生产、销售的放 开已令三大油企蒙受损失,若原油进口权全面放开,三大集团的利益或将受到更大冲击,民企与国企之间的利益博弈将成为最大的障碍”,高健说道。
此外他还表示,若原油进口全面放开,国内油企对外采购势必会造成多头竞争的混乱局面,议价能力薄弱。而中国又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其石油需 求的稳步增长将成为未来石油市场中心,也将是国际石油公司的众矢之的。在话语权缺失的情况下,中国溢价或将长期存在,甚至有可能进一步拉大。由此一来,国 内松散的油企进口原油或将承担更大的成本。
“按制度规定,有资质的民企进口原油至国内需供应中石油中石化的炼厂加工用,即便自己想进行炼制,仍需两大集团的排产证。因此,在相应的配套措施尚未完善之下,中国原油进口权不宜盲目放开,需循序渐进,步步为营”,高健向记者阐述了他的观点。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需求增长迅猛,且经济实力雄厚。若完全放开国内油品市场,势必会吸引全球石油公司的关注,海外油企定将纷至沓 来。而且,国际石油公司拥有极强的资金及技术实力,而且均是利益趋向型,国际石油公司的涌入虽不至于完全控制国内油品市场,但定将会对市场拥有较强影响 力,国际石油公司组成财团来垄断国内油市也绝非耸人听闻。“在国内石油市场逐步放开的过程中,也必须完善和明确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国内油市的健康运 行”,高健说道。
http://www.cnenergy.org/yq/sy/201308/t20130830_242566.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